支持IPv6
menu
“只是借卡给朋友” 也违法?民法典案例解析出租账户的法律红线
2025-06-11

 

只是借卡给朋友 也违法?民法典案例解析出租账户的法律红线

 

【案例简介】

2025年3月,某银行客户张某为获取每月500元“租金”,将名下银行卡出租给自称“电商运营”的朋友李某。李某承诺仅用于小额资金周转,张某未核实具体用途便签署了《账户借用协议》。次月,该账户突然发生多笔异常交易:单日累计转入资金120万元,随后分20笔以“货款”名义转出至多个个人账户。银行监测到交易异常后立即冻结账户,并向公安机关报案。经查,李某利用该账户为跨境电信诈骗团伙提供资金洗白服务,涉案金额达380万元。张某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依法刑事拘留,同时面临多名受害人提起的民事赔偿诉讼。

 

【案例分析】

法律责任的多元性:

张某的行为违反了《民法典》第1165条过错责任原则,其明知账户可能被用于非法活动仍出租,主观上存在重大过失。根据《民法典》第1173条过失相抵规则,张某的过错直接导致他人财产损失扩大,需承担相应侵权责任。同时,依据《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第65条,其行为构成“出租银行结算账户”,面临警告与罚款;根据央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张某将被暂停5年非柜面业务并列入征信黑名单。

民事赔偿的连带性:

依据《民法典》第 1182 条财产损失赔偿规则,张某与李某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尽管张某未直接参与诈骗,但因其账户提供行为与损害结果存在因果关系,需按过错比例赔偿受害人损失

 

【风险提示】

 

刑事责任:出租账户可能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刑法》第287条之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等,最高可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

民事责任:需对账户内资金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否则可能被认定为不当得利(《民法典》第985条)。

行政责任:面临账户冻结、5年内禁止新开账户、罚款等惩戒。

信用风险:涉案账户信息将被纳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影响房贷、车贷等信贷审批。

资金风险:账户实际控制人可能利用账户进行洗钱、逃税等活动,导致账户被司法冻结或扣划。

 

【银行提示】

1.妥善保管银行卡及密码,勿因小利触碰法律红线;

2.警惕 “跑分兼职”“账户租赁” 等陷阱,核实资金来源合法性;

3.发现账户异常及时联系银行挂失并报案,配合司法机关调查。


返回
登录入口
X
企业网银登录
个人网银登录
易捷通登录